最近,看了一条中集集团的新闻,说的是中集旗下子公司为天兆猪业提供设备总包,帮对方建一个7层楼养猪场的事。这引起了我的兴趣。
在我的印象中,中集集团从集装箱起家,继而涉足半挂车、海工平台、重型卡车、空港设备、自动化物流设备等领域,从事的多是装备制造业中的主流业务,但这个养猪场设备,就多少有些“偏门”了。
据了解,这个养猪场共有9栋单体建筑,包括3栋配套用房和6栋7层楼房猪舍,其中2栋7层楼房猪舍为种猪舍,存栏母猪12000头,另外4栋7层楼房猪舍,每栋年出栏生猪7.5万头,年出栏生猪共计30万头。该项目规划用地37万,规模庞大,设计感十足,从高空鸟瞰,星型设计神似高端大气的机场“航站楼”。
那么,在这个养猪项目中,中集集团都做了些什么呢?新闻中没有细说。但在深圳商报“中集物联承建的又一智慧养猪场EPC项目开工,中标金额近2亿”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随着养猪业高度集约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合理的猪场设计、工艺流程对于提高节约建设成本,加快生产节律逐渐重要。中集物联在设备设计上很注重细节。比如饲喂器和食槽安装不锈钢调节阀,经过控制给料减少了饲料浪费;饮水采取了自动恒温给水器,既避免饮水浪费,也达到了对细菌控制的目的,防止对母猪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采用全封闭的饲养模式、全进全出梯队式的饲养工艺进行生产。在温度、通风、饲喂、清、冲洗消毒等环节均是使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做生产操作,大幅度减少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由此可见,中集集团的智慧化养猪,确实如中集集团所言,是将中集集团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自动化和物联网等领域的核心资源与能力,应用到了养殖业,使养殖业这个相对传统的行业,也因技术、装备的引入变得智慧起来。当然,不止是养猪,也包括水产养殖。据报道,早在2020年,中集旗下的中集来福士就为挪威客户建造了全球最大的三文鱼养殖船,养殖规模可达1万吨。
其实,在我看来,中集集团的偏门生意不止智慧养殖这一项,还包括装配式建筑、移动式冷库、新型载具等等。
在这里,我对偏门生意的定义为:这项生意与原来的主流业务有关,但又在原来业务基础上进行了某种延伸,且商业经济价值与市场潜力尚未被充分认识与证明。
其实,所谓的偏门生意,也可能是一项新主流业务的早期阶段。例如,邮件、行李的自动分拣设备,在机场较少、快递尚未兴起的时期,能算得上是偏门生意,但在今天,早已是主流业务。而跟着社会的发展,智慧养殖技术与装备也很快将成为新主流业务。我的拙见是,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发现偏门生意,才能将市场做深做透,才能使技术和产品线越来越丰满。
6月28日下午,中集集团2021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中集集团董事长兼CEO麦伯良、非执行董事孔国梁、总裁高翔、董事会秘书吴三强等人出席会议。中集管理层与参会股东代表、分析师和媒体记者展开对话,分享了集装箱行业走势、清洁能源业务进展、海工新机遇、中集投产40周年庆典等方面的情况。
我们精选了股东大会上中集管理层与股东代表、分析师和媒体记者的部分对话内容,供您了解:
集装箱去年的历史性高景气度并不是常规的,今年在逐步回归常态。相比去年,今年集装箱的量和价都有回调,但从历史来看的话,还是处于一个偏高的水平。中集的集装箱订单已排到三季度,近期钢材也有下调,该业务毛利表现较好,未来行业也会更加健康。
目前油价正处于高位,中集海工最近接到了很多油气装备的询价,范围有存量平台的出租、出售以及新的海洋油气装备。近几年中集海工将致力于扩大营收规模,力争早日扭亏,争取将大部分在手的存量平台出租或者出售。
在新的增量业务方面,国际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建造市场即将迎来增长期,中集海工已接到多个FPSO分包订单。近期中集海工也完善了FPSO平台EPC总包建造的资质,未来有望承接总包订单。FPSO的总包建造价格较高,如果深化这一部分业务将极大的提升中集海工板块的业绩。目前,中集海工已收到多个FPSO的订单询价。
在油气装备景气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中集海工还有海洋蛋白、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上制氢等多个赛道,将来整个海洋开发利用所涉及的高端领域,中集都会热情参加。比如,中集海上风电业务已累计获取3个大型海上风电安装船订单,单个产品订单金额约2-3亿美元,部分订单已经交付。
中集对海洋蛋白产业充满信心,今年开始整个产业链都在加速发展。中集与烟台市正在深度合作推进海洋牧场“百箱计划”,目前“百箱计划” 已交付到“经海004”号,今年内有望交付到第20号。除了烟台,中集还谋划 在海南、广东、浙江等地,继续拓展中国现代海洋养殖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老百姓日渐增长的高品质海洋蛋白需求。
同时,中集正在以小步快跑的方式重组海工板块,日前烟台国资已入股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中集已成立专门工作组,正在扎扎实实推进后续海工业务进一步重组的相关工作。我们要引进更强大的力量,组成更强大更有优势的中国海洋科技集团,共同践行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海工业务一定会为国家、也为中集未来的发展做出很重要的贡献。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是确定的,中央也给深圳确定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定位。所以,中集相信海工业务的未来是非常美好的,只是海洋产业的发展需要大家有更多的耐心,需要更大的勇气和魄力。
“气化西江”是中集“绿水青山”项目的一个子项目,该项目由中集集团统筹协调旗下各个板块开拓内河船舶清洁能源化的市场,以中集集团的装备、服务及金融等强项优势及整合能力,加速内河船运的绿色化进程,净化中国内河。
该项目涉及中集安瑞科中集车辆、中集世联达(物流服务) 、中集融资租赁等多个业务。其中中集安瑞科提供内河船舶LNG动力改装解决方案,中集安瑞科及中集车辆联合提供珠江流域水泥敞口船改造成罐装船的技术和服务,中集世联达提供珠江水泥运输物流服务,中集融资租赁提供资金保障。
根据测算,珠江的内河船舶LNG动力包改造涉及的市场规模为300亿左右。目前广东省对“气化珠西江”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中集的竞争优势也很大,比如中集安瑞科在首批160条LNG船动力包“油改气”的需求中获得了112艘改造订单。
目前,中集已经参与到净化长江的项目中,未来中集还要参与净化洞庭湖、净化京杭大运河等。中国内河航运有超过10万条船,未来肯定都要改成清洁能源动力。因为这是国家“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所以中集会热情参加相关项目,并且要当“链主”,发挥头部企业作用,引领内河航运行业绿色发展。
近期国家出台了多个促进冷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其中涉及到了乡村农产品收储的环节。中集针对乡村基层的冷链业务如何规划?
中集从去年开始,已经确定要做“乡村振兴”项目,就是以中集现有的相关优势业务,助力乡村发展。
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重构生鲜供应链生态。因为,目前我国生鲜供应链存在很多痛点。其中最大的两个痛点,一个是层级太多;另一个痛点是缺少全程冷链,尤其是“最初一公里”缺乏冷库进行预冷。
而中集从前端开始就有移动冷库进行预冷,运输途中有冷箱、冷车,能够针对不一样品类的生鲜农产品提供精准的预冷和全程冷链服务,减少腐损。此外中集运载科技能够给大家提供循环包装,环保高效,降低农产品货损,提升转运速度。
在流通环节,中集世联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产品实现从产地到销地的全球全程多式联运。
对于缺少资金的地区,中集也有下属金融公司可以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为地方提供金融支持。
由中集来牵头来做这件事情,可以把五层流通环节变成一层,降低流通成本。同时中集有能力提供全程冷链和物流服务,这样就能帮助各地的农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少的损耗直达最好的市场,最大限度地挖掘生鲜农产品价值,帮助农民增收,协助农村脱贫,为现代农业赋能。
中集循环载具业务近几年发展势头很好,该业务主要为汽车、化工、新能源、现代农业等行业提供定制化、可循环使用的载具产品。除了生产制造以外,该业务也提供载具租赁运营的服务,正在慢慢地扩充产品线和业务模式。
中国循环包装替代一次性包装的市场空间非常大。最近中集已经在和顺丰、中兴通讯、潍柴等头部公司进行战略层面的合作,希望以此来引领行业突破,将来推动整个汽车零部件、电子科技类产品、冷链等行业全面实现循环包装。
感谢股东对公司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今年是中集正式投产40周年,中集会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比如我们在拍摄一部长纪录片和一部40集微纪录片,展现中集在40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孕育出的企业精神,届时我(麦伯良)还会发表一个讲话,对中集过去四十年发展之路以及经验启示进行回顾总结,并展望中集未来远大目标,敬请期待。
北向资金持续加仓!集装箱、氢能、海工重组有何新进展?中集集团董事长最新回应
6月28日下午,中集集团在深圳总部举行2021年度股东大会、2022年度第一次股东大会。
就集装箱行业发展状况、公司氢能布局、海工业务重组等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中集集团董事长兼CEO麦伯良进行了回应。
港交所披露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6月28日, 北向资金增持中集集团273.83万股,这是中集集团连续第4日获得增持。
截至6月28日,深股通共持有中集集团6166.61万股,占流通股4.01%,较5月中旬持股3738.63万股增长超过六成。
中集集团为何会受到北向资金的连续追捧?去年集装箱曾出现“一箱难求”的局面,今年集装箱业务景气度是否依旧?
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回应称,对于集装箱市场来说,去年是一个非常年份,不是常规年份,今年逐步回归常态,量价都会回调。但从历史数据来看,今年的量价仍处于历史偏高水平,中集的订单排到了三季度,近期钢材也有下调,集装箱毛利表现较好,行业亦更加健康。
业内权威咨询机构德鲁里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集装箱运价指数2021年9月份超过10000,创下历史高点,进入2022年有所回调,4月份的运价指数约为8000左右。德鲁里年初曾预计集装箱制造业全年产量会接近400万TEU。
“预期今年集装箱干箱的销量及价格整体处于历史中等水准以上,由于年初全球地理政治学、部分城市疫情反复,可能会对市场需求带来一定的临时性冲击。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外贸需求和集运市场已出现部分回暖。”麦伯良说。
2021年,受疫情和航运周期双重影响,国际集装箱航运进入高景气期,中集集团集装箱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59.67亿元,同比增长197.64%,实现净利润113.27亿元,同比增长469.94%。
2022年第一季度,中集集团的集装箱制造业务产销量、营收及净利润均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其中干货集装箱累计销量35.39万TEU,较过往三年一季度均值提升约25.62%。
麦伯良在2021年度股东大会上回答上证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本周中集和有关方面已成立工作组推进海洋工程(以下简称“海工”)重组事宜,争取下半年有成果。
“成立工作组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实质性在推进,中集将牵头成立一个更强大的中国海洋科技集团。光靠中集,做这样一个高难度大国重器很难。”麦伯良说。
中集集团是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主体业务涉及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和化工装备、海洋工程、物流服务、空港设备等多个领域,其中,海工业务长期处在亏损状态,引入战略者进行资产重整被视为提升运营效率的重要方式。
2021年,中集集团海工业务重组迈出重要步伐。去年6月,烟台国资拟以现金出资8.35亿元入股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16.7%股权,推动中集海工重组迈出重要一步;12月,中集与9大央企拟出资组建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同期,中集集团也与深圳前海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国海洋科技集团”。
2022年5月23日,烟台国丰集团正式签约入股中集海工,中集海工“引战”落地。6月13日,中集集团联合烟台国丰集团等正式组建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重点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蛋白、海洋清洁能源等业务,为海洋资源综合开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麦伯良表示,烟台国资已经入股,这是第二步,第三步还在进行。对于海工业务,中集在推动两方面事宜,一个是做大营收,提升盈利水平,另一方面是以小步快跑的方式重组中国海洋科技集团。
2022年第一季度,国际政治形势变化和新冠疫情反复等因素导致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剧烈波动,进一步加速了全球能源消费清洁化转型,也增加了海上移动生产平台的需求,中集海工业务板块尤其是海上风电装备与服务业务因此受益。
1-3月,中集海工业务新增生效订单4.94亿美元,同比增长54.4%,其中海上风电及清洁能源1.88亿美元,滚装船2.49亿美元;累计持有在手订单价值22亿美元,同比增长120%,其中海上风电订单占比39%,约8.5亿美元。钻井平台租赁方面,总体有租约在手的为 9 座,其中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一季度新签约,预计8月份开始履约。
“今年中集海工板块的目标是营收大幅度增长,进一步减亏。在手钻井存量平台,争取全部出租或是部分出售,虽然存在难度,但相信大部分都能够出租或是出售。”麦伯良说。
2021年,中集海工业务营业收入54.40 亿元,净亏损仍超过10亿元。
股东大会上,中集集团管理层在跟股东交流时多次提及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布局。
据介绍,中集集团“清洁能源”布局包括氢能、海上风电、储能等赛道组合,是集团的首要布局战略之一。
2022年,中集集团持续推进在氢能全产业链制储、运、加+应用各细致划分领域关键装备和服务的布局。
制氢方面,中集已经与鞍钢合作启动焦炉煤气联产制氢,未来将积极探索海上制氢相关业务。中游储运方面,中集拥有液氢储罐、液氢运输车等核心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最新研发的液氦罐箱填补了国内液氦储运产品的空白。同时,中集也在积极打造加氢站的EPC工程。
至于下游应用方面,中集集团透露,正积极探索和布局多元化应用场景中的机会,如氢能商用车、氢电储能系统等。在交通领域,氢能商用车有望成为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新蓝海,中集集团旗下的中集车辆、中集安瑞科、中集天达等各相关企业均在积极研发各类氢能商用车及物流装备。
2022-06-29 22:41北京富华创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官方帐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6月28日下午,两家知名的深圳企业同时举行了2021年度股东大会,一家是万科(00002.SZ),一家是中集集团(02039),两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掌门人的发言同样令人瞩目。
万科CEO郁亮第一次重磅表态说,房地产市场短期已触底;中集集团CEO麦伯良则坦言,2021年集装箱及航运市场的景气,是一个非常年份,不是常规年份表现,“今年会逐步回归常态”。
一个是底部的反转,一个是从历史景气期的转折,两个均高达万亿元级市场的行业拐点,必然会波及到更多的国计民生。
麦伯良在做这个发言时,现场股东不多。但是,现场之外,一定有远为庞大的听众,从业者们都想听听这位行业引领者的视角与声音。
于行业而言,6月24日美东线万美元,创近一年新低。随着现货运价跌穿长约价,慢慢的变多的托运人开始与船公司重新谈判协商长约价格,而这个报价较之前合同已经少几千美金。
于公司而言,中集2021年全年营收约1637亿,同比增长74%;盈利达134.7亿,同比增长81%,创造历史最佳纪录。
以两者为基底,中集大概率会入围2021年全球企业500强之列,而2022年能否延续2021年的表现,则成为投资人关注的议题。
投资人和媒体人很喜欢参加中集的股东会,大概率是因为麦伯良比较直率,能够抖出很多干货。
作为总裁的高翔,回答问题时四平八稳,更愿意谈商业模式和愿景;作为董秘的吴三强,主要是拾遗补缺,并更多聚焦于子公司IPO和细分市场的问题上。
在为时近两个小时的股东会里,投资人、媒体、券商等极为踊跃,共提出了20多个问题并获得了中集三位高管的坦诚解答,其问题囊括集装箱市场、海工业务景气度、冷链物流、“气化西江”等。
2021年,全球集装箱产量达到718万TEU,创下历史最高值;全球集装箱海运贸易达到2.07亿TEU,年度增速增至6.5%,成为近十年来增速最高的年份。
麦伯良认为,2021年集装箱行情是一个非常年份,不是常规年份,2022年会逐步回归常态,量价都会回调。“但从历史来看,还是处于偏高水平”,目前中集的集装箱订单已经排到了三季度,“毛利也不错”。
4月27日,中集集团公布了2021Q1业绩的情况:营收入同比增长23%至356亿,毛利率18.06%,与去年同期持平;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至17.1亿,综合负债率逐步降低至61.3%,1季度ROE约3.69%。
对于二季度的情况,受制于上市规则,麦伯良没有给予具体数字。他表示,公司确实受到疫情的影响,譬如在上海的工厂直接停产,“但6月份已经恢复”,预计三季度全部回到正常状态,公司计划以三四季度的追产赶回来,弥补二季度损失,“原来订下来的预算计划会完成”。
吴三强则表示,中集集团囊括集装箱、海工、冷链物流、储氢罐、重卡等,一半的业务在海外,所以相对同行而言影响更小一些。“譬如Q1时候的重卡,全行业销量下降较多,但由于欧美处于景气期,所以中集该块业务影响较小”。
2021年中集集团海洋工程业务的营业实现收入为54.4亿元,基本持平;净亏损20.1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亏3.87%,但这其中含海工减值约15亿。
面对投资人提出的2022年海工是否会再次计提的尖锐问题,麦伯良表示,中集海工会不会减值,要看市场的情况,依照现在的油价不会再减值。但如果再遇到油价跌到20美元/桶,就难言是否再计提,“WHO KNOWS?”市场自己会走出来。“我们会依据市场来判断”,近几年海工会持续致力于扩大营收规模,力争早日扭亏。
据的测算,倘是全年营收超过100亿元,或较2021年营收翻倍,则中集海工距离实现营收平衡目标会更进一步。
获悉,2021Q1,中集海洋工程业务新增生效订单4.94亿美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长约五成,累计持有在手订单价值22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10亿美金实现120%的增长。
麦伯良透露,目前海工在手的存量平台,争取2022年全部出租或是部分出售,“虽然难度比较大,因为其中有一两个难度比较大,但大部分都能够出租或是出售”。
他同时透露,目前中集海工正在发力海上石油炼化平台(FPSO),而FPSO的总包建造价格较高。
资料显示,2019年中集海工已交付给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一艘 FPSO船体,而2022年其与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MISC)签订一份关于FPSO改造、模块建造和模块总装的合同,后者亦为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服务。
高翔则透露,中集将会围绕海上风电、海上养殖等赛道加大研发投入、适当性地加大资本支出。2021年集团成立了专门的海上风电运维基地,希望能提供更专业的水下服务。
5月23日,新加坡来福士、南方中集与烟台国丰集团正式签署合资合同,将在今年6月30日前完成出资成立海洋科技集团,注册资本为50亿元。
烟台国丰集团为烟台国资旗下企业,在其入股后,按照麦伯良的说法,随着烟台国资入股,中集集团海工重整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下一步会继续引入战略投资者,小步快跑。
麦伯良透露,这个礼拜总裁高翔已领头成立工作组推进海工重组事宜,“工作组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实质推进”,争取下半年有成果。“成立工作组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实质性在推进,中集将牵头成立一个更强大的中国海洋科技集团。光靠中集,做这样一个高难度大国重器很难。”
除却海洋科技集团外,2021年12月,中集与9大央企拟出资组建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目前该工作亦进展顺利。
中集的道路运输板块,继多年快速地增长后,业绩慢慢的出现下滑。4月26日,中集车辆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称,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约51.32亿元,同比减少25.29%;净利润约1.24亿元,同比减少38.65%。
麦伯良表示,中集车辆延续去年下半年下滑的开局,主要受国五切国六排放标准的影响,叠加燃油成本提升因素驱动。他判断,2022年下半年国内需求会恢复;国外方面,2021年因为“双反”销售亦受到比较大影响,但今年全部释放开来,今年上半年海外欧美都表现优异,特别是冷藏车销量有较好的表现。
目前广东省级层面及各地市,正在推进珠江流域船舶的“油改气”工作。中集集团规划未来在珠江流域陆续投入300-500艘LNG动力系统的新船,同时帮助存量散装运输船进行改造。
据悉,截止4月份,中集安瑞科已拿下112条订单,订单金额约4亿人民币左右。
麦伯良称,以珠江做为试点,中集现在业务已开始拓展到长江、洞庭湖等流域。“现在几百万条船都要改成新能源,天然气是主力,几百万条船十年内要么淘汰、要么改”,留给中集的市场空间极大。
高翔透露,“气化西江”主要分成两个方面:旧船的改造、少量的新船订单。目前就整个订单情况而言,“今年能做到200条左右”。同时,除了珠江流域,目前长江流域等一些内河也在推进油改气工作,公司在广东外的部分城市也在推进获取订单工作。
目前中集正推进两家子公司的A股IPO工作,这两家公司分别为:中集世联达、中集天达。
此中,中集世联达归属物流板块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高效、稳定、低碳的物流解决方案。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集世联达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94.71亿元,同比增长177.09%;实现净利润人民币5.42亿元,同比增长103.91%。
中集天达是一家空港与物流装备、消防与救援设备生产企业。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3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4.11亿元、61.76亿元、60.74亿元和9.15亿元。
吴三强表示,中集世联达的上市正常推进,计划下半年可以交表。中集世联达业务这两年受益于全球海运市场的景气度,在美线和欧线都有比较强的竞争力。“中集天达稍落后于进度,但还在计划之内”。
直面中集世联达毛利率较低的问题,高翔解释,物流板块不单单是关注毛利率,从板块对标种类更适合用ROE回报率来评测指标,目前中集物流板块ROE高于20%。
麦伯良表示,中集目前决策下来做的乡村振兴项目,其中有一个重点是生鲜供应链的重构。目前生鲜从产地到销量,通常要五层链条,且没有全程冷链。中集从前端的移动冷库,到冷箱、冷藏车,再至循环包装,或是全程物流的中集世联达,都可以负责从产地到销地的全程运输,目的地方面,无论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或是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国家均可抵达,将五层链条变成一层,“目前在云南、江门做了试点,即将在新疆进行探索和尝试,”下半年市场会看到中集相关布局的展开。
麦伯良先生,是中国集装箱工业的第一代工程师,作为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后在中集公司工作。现任中集集团总
伴随着财报季的落幕,各大上市公司的价值点已逐步出现,在这个观察窗口,笔者注意到中集集团在2021财报公布后,股价表现有意思。
在3月28日,中集集团发布2021年财报:全年营收约1637亿,首次突破千亿,同比增长74%;归母净利润66.65亿元,同比增长24.59%。其中,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4.73亿元,同比增长1496.09%,业绩亮眼。
作为A H上市公司,中集集团在财报后次日,其A股跌近5%,H股却大涨超5%,并连涨多日。这两个市场天差地别的股价反应,释放的信号值得重视:由于A股散户居多,非理性涨跌已是常态,而港股市场以机构为主,股价的反应较为真实反馈机构投资的人对上市公司的态度。
从当前中集集团的PE来看,A股PE(TTM)7.30倍、H股PE(TTM)5.41倍。结合过去20年的数据,显而易见中集集团的估值周期约为5年,而目前公司的估值水平仍处在过往周期的区间内,这表明当前市场的估值是将其作为周期股进行估值。而且,市场只看到了公司的集装箱业务,暂未给其他新业务估值。
但笔者认为,因目前地理政治学以及海外紧缩的金融政策使得国内A股市场回撤较多,如果剔除这些市场资金面因素影响,2021年公司交出的亮眼业绩足以能让公司的估值上移。
由此引发思考:当前市场是否应该对中集集团的价值认知有所重估,公司周期的属性是否也在弱化?
那么,从这份财报出发,就具体来看中集集团的价值点在哪?支撑其估值重估的因素有哪些?
从数据来看,一方面中集集团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尤其是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度增长1496.09%,意味着主营业务贡献的经营大幅度的提高,资产质量改善。公司负债率稳定在63%水平,ROE提升至15%,表明企业营运效率、发展质量得到非常明显提升。从业绩发布会的情况去看,公司希望未来进一步将负债率降低至60%,即便在有投资机会的情况下,也不超过65%。
公司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81元,拟每1股现0.69元(含税),并每10股转增5股,现金分红总额约24.81亿元,占可分配归母净利润约40%。
并披露关键人员持股计划,该计划存续期长达10年,充足表现了中集管理层对公司长远发展的坚定信心。根据计划,原本发给核心员工的大部分现金奖励将用于统一在证券交易市场上购买中集A股股票,将锁定12个月以上,这一增持动作也将公司跟管理层进一步绑定,共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去年集装箱虽存在高基数效应,但今年预计仍是集装箱历史上景气度第二高的年份
去年,全球集装箱行业迎来“一箱难求”的高景气周期,中集集团的集装箱制造业务成为最好的见证者,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659.67亿元,同比增长197.64%;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13.27亿元,同比增长469.94%。
要知道,数据都是“过时的”,只反映过去并不意味着未来,展望2022年,集装箱需求量和价格依然在中等水准之上,主要有以下逻辑支撑:
(1)后疫情时代,虽然近期有地理政治学的影响,但全球集装箱贸易量的增长大概率会维持。早前,Clarkson预计2022年全球海运集装箱贸易约2.14亿TEU,同比增长3.8%。基于2022年全球海运贸易增长的预期,集装箱制造产业也将持续受益。
(2)全球集装箱运输的产业链出现了新的结构性变化:首先为保障供应链的安全,预计未来集装箱的配箱比将比过去水平要高,相比于疫情前,集装箱运输将多花20-30%的时间运送至目的地,配箱比在2022年达到高峰。
其次,集装箱超役使用,设备老化严重使得旧箱转新需求提升。根据德鲁里,船公司的集装箱箱龄在2020年约7.1年,是所有使用者中箱龄最高的;2010年集装箱产量为297万TEU,如果按照12年更新1次,2022年也将处于相当水平。
从其他角度测算,当前全球集装箱超4000万,按每年淘汰5%,对应疫情缺箱下两年积累换新需求超400万,集装箱整体需求有望保持高位。
(3)下游盈利状态展望稳定,俄乌冲突之前,德鲁里预计2022年集装箱产量在450万-480万TEU,未来5年的集装箱产量在380万TEU-450万TEU。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假设2022年产量降至450万的水平,那也是过去10年里仅次于2021年的水平。中集也表示:目前到二季度,订单整体(含未排产的)比较饱满,预测今年集装箱盈利处于历史比较高的水平。
回归到市场层面,中集股价自去年三季度创下高位后开始迎来调整,尤其是今年开年以来市场动荡环境下进一步带动估值向下。可以说,中集目前的股价已充分反应预期,甚至存在某种过度悲观。
而从公司来看,中集集团长时间被贴上“周期与贸易”的标签,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长期资金市场对其估值的认知。
实际上,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投资者应该要关注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边际变化。从年报来看,集装箱业务营收占比40%左右,其他主营业务表现亮眼,公司的周期属性已不明显。
因此,在笔者看来,想要深入理解中集集团,首先就应该要打破对其周期股的这一定位,去重估中集集团的价值认知。
2021年,中集集团“聚焦优势业务,促进有质增长”的战略取得积极成效,六大板块贡献去年总营收的90%以上,持续巩固行业领导者地位。
结合2021年中集集团总收入约1660多亿,集装箱板块约660亿,近1000亿收入为别的业务的业务情况。
从盈利的角度来测算:集装箱的营运利润为146.47亿元,营运利润率为22.2%;剔除相关资产减值后的非集装箱业务盈利为47亿元,营业利润率为4.8%。过去5年,中集集团加大了对非箱业务的发展,收入已呈现规模化,但营业利润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假设未来非箱业务在2021年营收的水平下,仅需提升非集装箱营业利润率1个百分点,整体营业利润将提升约10亿元。
物流:收入及净利润增长,ROE超过20%,虽然净利润率因为行业属性较低,但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参照华贸物流,中集物流的改善空间巨大:如果未来2-3年提升至其6.9%(华贸物流近三年平均净利率),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长约15亿元 vs. 2021年5.4亿水平。
载具: 2021年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增长至60.17亿元、5.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8.18%、513.83%。净利润率为9.59%。参考所属行业涉及新能源领域,假设年均30%增速,那么未来三年对应的营收90.26亿、135.38亿、203.07亿、利润端分别对应8.66亿、12.98亿、19.47亿。
从近几年中集集团战略布局的赛道来看,均是在国家重点发展下快速地增长的领域,中集集团有望凭借其高效的板块协同能力,迎来更高质量的增长,并支撑公司价值的跃升。
新能源:随国家能源战略和双碳目标的确立,能源转型趋势不可避免。在今年政治局会议上,就多次强调新能源的重要性,即: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次生产的能源。
中集集团战略布局清洁能源赛道新技术、新业务,构建可再生能源领域装备及服务生态圈,目前已形成氢能、海上风电、储能等赛道组合,物流服务串联能源运输赛道,助力国家能源战略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其中,被称为下一个新能源风口的氢能,是公司在新能源赛道让市场非常期待的业务点。
从行业来看,尽管氢能的能量转换效率跟锂电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氢能的优势很明显,一方面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氢能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是锂电池的近240倍,另一方面分量轻,节约时机,使用氢能能够大幅度减轻车重同时需要几分钟就可完成加氢。
更重要的是国内锂电产业链当中,原材料中国储量仅占全球3%,这是比芯片更稀缺的资源,反观氢能,国内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其产业链均实现国产化,所以氢能是实现中国新能源不被卡脖子关键发展道路。
根据资料显示,中集集团深耕布局已长达16年之久,已是国内领先的氢能储运装备及工程服务提供商之一,覆盖氢能上中下游环节,产品涵盖了氢能储、运、加、用等各细致划分领域,而在氢能最为关键应用领域:储氢瓶上,中集亦有深度布局。
去年3月,中集安瑞科同与Hexagon成立合营公司,计划建立年产能约为10万个车载储氢瓶的生产线,不仅将国际领先的车载IV型储氢瓶国产化,也将成为能提供国产氢能IV瓶的厂商之一。
华泰证券预计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车载储氢瓶市场,2020-2050年市场规模合计有望达到3234亿元。
如果产能线顺利投产,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2025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在10万辆,参考一辆车车载气瓶在3-6个左右,由此测算出储氢瓶年需求大概为30.95万个,那么中集有望在2025年实现占据储氢瓶市场约32.31%的市场占有率,参考市场总规模,在未来该业务上中集有望收获百亿级营收。
冷链物流: 伴随《冷链物流十四五规划》出台后,该领域已由新兴需求转变为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设施与刚性需求。根据规划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约为9154亿元,相比2020年提升140.89%,意味着冷链高端装备及运输将迎来重要发展期。
中集集团可谓是国内最早进入冷链物流领域的企业,时间长达26年,已成为了国内最大、布局广、产业链齐全的全球高端冷链装备解决方案供应商,冷链装备矩阵涵盖海陆空全线赛道,覆盖运输全流程,涵盖冷藏车、冷藏箱、移动冷库、医药冷链、水果冷链跨境运输等,具备多个优势业务。
在技术端,中集集团慢慢的变成了行业标杆,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仅仅改变了以发泡材料为代表的大部分原材料都需要进口的情况,还创造性地用焊接技术替代了当时全球普通流行的铆接技术,完全解决了冷藏箱因气密性和水密性不够导致的漏热问题。
比如无源制冷技术所依赖的相变材料,只要放在制冷设备里2-3个小时完成充冷后,放在保温箱里,就能保证保温箱在24-48小时内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完全切合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保温需求。
针对近几年兴起医疗疫苗需求,自主研发的医药保温箱采用了一种发泡成型的独特生产的基本工艺配合相变冰排技术,能够完全满足多种温度区间需求,包括2~8摄氏度、15~25摄氏度、-15~-25摄氏度等疫苗的温度运输需求。
从财报来看,去年中集集团海洋工程业务的营业实现收入为54.4亿元,基本持平;净亏损20.1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亏3.87%,但这其中含海工减值约15亿。
首先,海工业务的计提减值并不影响中集集团现金流和估值,这是因为企业估值是DCF(自由现金流折现),减值作为会计上解决方法,意味着钱已经付出去,跟后面的现金流已经无关。
公司充分的利用自身在海工高端装备制造能力,迅速迁移至海上风电装备及安装领域,年内已为中国海上风电行业提供多座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导管架、升压站等设备及服务,并成立海上风电运维服务公司,进入海上风场运维蓝海市场。
再从订单来看,截止到2021年年底,中集海工新签订单金额基本维持油气和非油气业务各50%的业务组合和产能布局,累计持有在手订单价值17.6亿美元。其中海上风电订单金额占比24%,海上新能源业务已初现规模,未来发展或出现超预期。
同时,业务转型促进了经营质量改善,究其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本年计提资产减值拨备和资产处置损失所致,如剔除以上因素,海洋工程业务EBIT同比扭亏为盈。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在积极转型海上清洁能源的推动下,剔除减值影响后的海工板块持息税前利润(EBIT)5.5亿,前年公司海工板块持息税前利润负4.8亿,海工板块的息税前利润由负转正。
中短期内减值空间较小。海工业务在历史上已做大额减值,累计约超过110亿,站在2021年的时点来看,减值更加谨慎。
后期经营成本及费用有压减空间:这次减值的好处是后续折旧变少,对于未来的经营利润产生正面影响。再加上2022年降息释放流动性,叠加公司整体经营质量的提升,预计整体融资成本有望下降,海工业务毛利率提高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在2022年油价上涨的背景下,海上油气开发回暖向好,对中集存量海工平台的租约询价增多,中集集团表示将着力提升在手平台合约率,并对低效资产进行处置,预计海工业务经营方面还会大幅减亏。
一般来讲,计提减值后海工整体估值会降低,也将利于公司后面的资本运作。这亦是投资的人需要重点关注的点,此前董事长麦伯良就曾表示:“中集海工不会关掉,未来会坚定走重组的道路。”、“我们改变策略,海工重组将‘小步快跑’”。实际上,在去年,中集来福士就引入了烟台国资委战略投资,组建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此后不到半年时间里,中集又与深圳前海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国海洋科技集团”。公司接连引入优质资源进行深度合作,足见其在资本运作、重组等方面的实力。
而这些信号或许也正说明了海工的重组道路已在路上,相信在未来其会有更大规模的战略投资者进入。
巴菲特曾经用实际行动告诉投资者:最坏的时刻我们播种。在2008年,股神巴菲特将金融危机称作“经济珍珠港”,并用手中庞大的现金建仓,并表示:“现在的股价都显得十分合理,当其他人都感到害怕的时候,投资机会就已经到来。”
如果剔除海工减值影响,中集集团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也超过20亿人民币,结合上述分析,中集集团的股价或许是存在过度调整。
从中集集团的PE来看,AH股的PE(TTM)分别对应7.30倍、5.41倍,公司当前估值是周期股估值,已最大限度地考虑集装箱调整的预期,而且暂未给其他新业务估值。
基于以上,这也充分表明公司明显处于低估区域,而且从其战略布局赛道高增速以及体现出来的潜力,其更彰显出穿越周期的竞争力。
股票的定价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偏差经常存在,但市场最终会意识到这种偏差,并促使价格上升到反映其价值的水平上来。于中集集团来讲,价值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自己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