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入口

MING YANG NEWS

广东电科院赵艳军:将青春奉献给清洁能源的星辰大海

发布时间:2023-12-05 15:01:19 作者: 半岛全站入口

  海上风电因其特点在清洁能源中有着非常明显优势,对于实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行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海上风电开发陆续出现在多个沿海省份的“十四五”规划中,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未来五年内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将突破30GW。

  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来实现大规模海上风电和储能并网运行就成为了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在2019年,南方电网就批准广东电网建设“海上‘风电+储能’并网研究实验室”,而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就落在了1987年的“小姑娘”——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简称“广东电科院”)系统所系统分析室主管赵艳军身上。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协调难,赵艳军硬是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高、靠近负荷中心、不占用土地和适宜大规模开发的特点,是全球风电发展的最新前沿和技术制高点。目前,广东省规划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6685万千瓦,是全国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最大的省份,发展前途非常广阔。

  为推动海上风电大规模建设,南方电网批准广东电网建设“海上‘风电+储能’并网研究实验室”,研制配备海上风电试验装备及配套储能系统,并租赁南网综合能源公司三角岛110kV升压厂站场地及桂山海上风电场1个测试机位、3台试验风机,短期内形成完整的试验条件,以便开展各种并网运行工况下,海上风电机组及风电场的实际工况检测和试验,建立全生命周期检测试验体系,形成试验验证及检验测试能力,为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检测提供技术支撑和硬件装备。

  2019年,赵艳军已经在广东电科院系统所系统分析室工作了8个年头,凭借着负责任、肯钻研的精神,她已经顺利完成了多个科研项目,这种科研精神也让她深受领导和同事们的信赖。因此,当实验室建设任务落到院里时,尽管赵艳军资历并不算最丰富,领导还是把担子压到了她身上。

  △赵艳军(右一)在珠海三角岛向广东电科院杨晓东院长(中)、郑晓光副院长(左一)一行汇报海上“风电+储能”并网研究实验室建设情况

  赵艳军之前主要是做的是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相关的科研工作,而实验室建设既有科研性质,又有工程性质,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专业门类全、内容多,还要对接设计院、不同厂家和施工方等多个单位。“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自己压力还是很大的,心里直打鼓。”赵艳军回忆说。

  从承接这一个项目开始,赵艳军就深知责任之重,丝毫不敢疏忽,她明白实验室的建设既要着眼于近期快速推进海上风电并网检验测试能力建设及应用,推动广东海上风电又快又好并网,又要兼顾远期能够支撑海上风电全行业前瞻性技术探讨研究的使命,促进广东省乃至我国海上风电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新能源可靠并网运行,而实验室整体方案设计是必须要迈好的第一步。

  磨刀不误砍柴工,方向决定成败。为尽可能的优化实验室建设方案,她一边跟踪国内外海上风电最新技术进展,一边克服新冠疫情的影响,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深入调研国内主流厂家十余次,在她的较线月敲定,并通过了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

  由于实验室建设技术复杂,涉及风电机组/风电场并网检测、风电机组/风电场控制、风电与储能协同控制、储能系统集成、实时仿真分析、厂站/调度自动化等多专业,专业融合度高,而且基于实际海上风电机组的实景化海上风电+储能实验室也是国内首创,这对项目组提出了极高的专业要求和挑战。为顺利推进项目实施,赵艳军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大容量风电机组并网测试装置的拓扑结构、控制保护、测试标准、监控系统模块设计等技术细节,赴河北保定、山东德州、珠海三角岛一次次参加装置测试,赴湛江外罗海上风电场、阳江珍珠湾海上风电场了解广东已投运海上风电场的第一手情况,提出测试装置的完善建议。

  经过不懈努力,于2021年3月圆满完成8MW级大容量风电机组并网测试装置研制、出厂试验、安装调试,2021年6月完成6.45MW海上风电机组现场试验。为确保海上风电综合试验场年底如期投运,她废寝忘食、分秒必争、统筹规划,海上风电场运行控制测试研究系统研制、海上风电场运行控制移动检测系统研制、储能系统集成、实时仿真系统建设、实验室整体布局设计等多线条工作齐头并进,各项工作克服困难,顺利推进。

  赵艳军回忆,试验基地珠海三角岛是一座无人岛,试验的那段日子,条件非常艰苦,她是岛上除了做饭的大姐外,唯一的女生。由于岛上正在搞建设,白天尘土飞扬,晚上蚊子猖獗,一点儿没有海岛浪漫美丽的味道,而且试验楼还在装修阶段,试验人员只能暂时“憋屈”在狭小的试验舱里干活,常常一站就是一天,而她只顾埋头做试验、搞研究,丝毫不在意“灰头土脸”的恶劣环境,同行的男同事都打心眼儿里佩服她这股韧劲。在她的努力下,实验室顺利建设,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被问起“你经常加班搞研究,会不会感觉累,觉得不值得”,她淡淡地笑着说:“我很喜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那种感觉就像是侦探破案一样,很容易让人满足。”

  2011年,赵艳军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广东电科院系统所系统分析室工作。工作以来,这个长相文秀的姑娘,常常带领队伍奋战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最前线,通过工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奋力科研攻关,解决着电力生产运行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取得了丰硕成果。累计获得中国电力科技进步奖2次、南网科技进步奖/专利奖/科技成果转化奖6次,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第一作者专著1部,参编专著1部,参编IEEE标准1项。

  为了减少输电走廊占地面积,广东电网同塔双(多)回架设输电线路慢慢的变多,但随之而来频繁发生输电线路三相电流严重不平衡问题,存在继电保护告警甚至误动的风险,已切切实实影响到电力安全生产,生产运行管理部门格外的重视,多次要求查处。为攻克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三相不平衡问题,赵艳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通过一次次的理论剖析、仿真验证、软硬件辅助分析工具开发、实验室测试、现场试验,最终明确了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三相不平衡问题产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形成了一套缜密的理论分析体系和工程实用解决办法,相继解决了阳江500kV回隆和蝶岭片区、220kV水万甲乙线kV祥铁甲乙线等三相电流严重不平衡问题,避免了在不可预测的运行方式下造成的电网安全稳定破坏和停电事故,也为今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换位和相序优化设计,提供了工程借鉴价值。

  针对现有数字和物理仿真各自的局限性,为极大的提升仿真能力、拓宽仿真范围、满足电网需求,作为核心技术人员,她开展了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和物理模拟平台实时混合仿真连接器的研究,首次成功研制了一次系统直接连接的、大功率紧凑型、通用型的实时数字仿真和物理模拟混合仿真系统,解决了大功率混合仿真连接器的通用稳定性、实时性、高精度关键难题。成果包括1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容量高达500kVA的数模混合仿线套实时数字仿线套动模仿真系统,以及综上形成的一整套大功率、系统级在环数字和物理混合仿真系统。研究成果已在惠州供电局、南京磐能、山东鲁能、广东智造、深圳盛弘等单位得到应用,并成功应用于SVG、MGCC、光伏逆变器等设备的器材检验工作,可在系统级复杂故障再现分析、新能源和微电网接入测试、新型设备研发等方面推广应用,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以罗安院士为首的南方电网公司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创新性成果丰富,实用性强,在电力系统仿真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力推动了该领域的技术进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填补了该技术领域的空白,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基于阻抗补偿的改进理想变压器算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赵艳军重点参与的《发电机组动态无功调用技术探讨研究》科技项目,针对广东电网动态无功不足可能会引起系统性风险的核心问题,通过研究实用的评估技术和试验整定方法,充分挖掘发电机组优质的动态无功资源,制定了南方电网调差优化整定规范,开展了广东电网38台机组调差整定试验,完成了150多台机组调差整定工作,已作为广东电网机组涉网试验项目常态化开展,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可提高发电机组动态无功出力约10400MVar,节支新增无功补偿装置投资数亿元。她作为核心技术人员,主持或参与开发的《一种抗高感应电压干扰的高压输电线路工频参数实测装置》、《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与母线连接的方法和系统》、《励磁系统调差整定方法、系统及PSS协调方法和系统》,相继获得了南网专利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作为一名科学技术人员,无论开展前瞻性还是应用性研究,她都把求索真理、服务人民摆在核心位置。她时常叮嘱自己和同事一定要认真再认真,谨慎再谨慎,要对自己每一次的计算结果负责,杜绝因小小的疏忽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赵艳军,女,1987年出生,党员,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系统所系统分析主管,“海上‘风电+储能’并网研究实验室”建设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助理三级技术专家。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相关科研工作,科研成果获中国电力科技进步奖2次、南网科技进步奖/专利奖/科技成果转化奖6次,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第一作者专著1部,参编专著1部,参编IEEE标准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