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浦东机场,一位80岁的老太在登机过程中向发动机扔了一把硬币,一共9枚,8枚落地,1枚落于发动机内。
为保证安全,南航对发动机进行了全面检查,飞机延误近四小时后再起飞,而涉案老太也被公安带走调查。
殊不知,她这一危险行为万一影响了发动机运转,那就不是她个人平不平安的问题了,还会连累整个飞机的机组人员和乘客,酿成不可挽回的惨剧!
@Pawn瓜:所幸还没起飞,不然空中发动机故障......那么现在,按照A320算,新型的LEAP-1发动机价格大概在3000W美元不到,现在拆开维护一下的话……请这人赔钱吧~能记住一辈子~
夏穆SUMMUR:要是丢进了A380,还要“你们猜猜我丢进了哪边发动机”
大家义愤填膺能够理解,毕竟这种极端危险的举动对他人的生命安全是极大地不负责任,但是这位老太自称并非故意为之,何况她本人也坐在飞机上。
那么,真相只有一个,这位老太太是被迷信思维洗了脑——自以为行为有益,实际上却是有害。
别看如今已确定进入21世纪,但在真实的生活中,因为迷信思想而导致的蠢事还真不少。在电力建设工作中,各种因迷信引发的争端层出不穷,既耽误了正常工程的进度,也给急需用电的人类带来了很多不便。
农村电网改造中,需要在村中道路竖起电线杆。但这项工作推进起来困难重重,原因是——很多人迷信地认为,电线杆立在家附近,会破坏风水。
卞强是江苏沭阳县的一个农民。近段时间,他的生活屡遭不顺,他怀疑自家房后麦田里新架设的混凝土高压电线杆冲撞了风水,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一天,卞强前往供电公司,要求供电公司将自家房后的电线杆迁走,遭到供电公司拒绝后,卞强怒火中烧,竟数次用铁锤敲击电线杆根部,造成多根电线杆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处于高危状态。供电公司发现后紧急抢修才避免倒杆事故的发生。
被砸电线余户。经停电一天,被毁损的电线杆被供电公司全部更换,维修费用达4万余元。最终,经江苏省沭阳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破坏电力设备罪判处被告人卞强有期徒刑三年。
水泥电线杆是城镇建设中的重要设施,在国民生产生活中占有主体地位。在架设电力线路时采用的水泥电线杆分为直线杆、耐张杆、转角杆、终端杆、分支杆和跨越杆等几种基本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它的基本作用都是连接导线。可以说,没有电杆,就无法把电输送到千家万户。
变压器落地难,几乎成了很多大城市最难解决的问题。阻挠者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有人说变压器影响了自己的财运,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2015年10月上旬,湖北黄石供电公司准备在开发区四棵老街安装一台新变压器。这本是一件利民的好事,却不料遭到了沿街一店主刘某某的强烈反对。
原来,新增的变压器,就位于刘某某店面的斜对角。刘某某因听信在他的店面附近安装变压器,会影响其生意的迷信传言,所以对此坚决反对。
为此,街办干部多次上门给刘某某做工作,但他仍旧执意不允。10月24日上午8时30分许,当电力施工队来到施工现场后,刘某某及妻子双双出来阻拦,并与前来做工作的街办干部、公安民警相互纠扯,导致施工无法进行。
鉴于刘某某的行为已触犯了有关法律,当日,开发区公安局依法对刘某某作出了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按照供电安全性要求,在城市负荷密集区,1个110千伏变电站只能覆盖约两平方公里左右的供电面积,仅在城市外围建设变电站等电力设施,难以满足市民的用电需求。因此,在城市中心密集区建设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和高标准环保要求的电力设施,是缓解日益严重的用电紧张问题,确保市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用电最关键的措施之一。
很多人谣传,在变电站周围生活,会得忧郁症,自杀几率增大,孕妇只能生女孩,老人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当然,这些传言都是毫无根据的。
危害之三:影响人的生殖系统,主要体现为男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危害之五: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
变电站,顾名思义,就是改变电压的场所。要把这些电能传出到居民家中,就需要先通过变电站降压。正常的情况下,每个城市的边缘或市中心都至少有一个220kV变电站,将输电电压由220kV降至110kV,向位于负荷中心的110kV变电站供电。同理,110kV变电站的作用就是将输送到负荷中心的110kV电压降低到10kV并可靠地配送到位于建在每栋高层居民楼下的10kV配电房的变压器,以最终将10kV降压到380/220V供广大居民使用。可以说,变电站就是一座城市供电系统的层层枢纽,支撑起全市居民和工业用电的需求。
“邻避效应”是指附近居民因担心建设类似于变电站、垃圾场、化工厂这种“厌恶型”公共设施,会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和排斥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及采取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
导致“邻避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信任管理机构的决策,知识与信息欠缺,对问题、风险和成本的狭隘和局部的认识,对邻避设施的情绪化评价,一般的和特别的风险规避倾向。
破解“邻避效应”这类问题,关键是要做到科学研判、综合施策、妥善处置。在处理“邻避效应”成熟的地方,往往很看重项目上马之前的科学研判,在项目选址、环评、建设、运营、监督等所有的环节扩大利益相关市民参与度,充分尊重和维护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项目所在地居民的意见,让自上而下的“决定-宣布-执行-冲突”模式转化为“参与-协商-共识-执行”模式。
聪明的小伙伴,你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哪些奇葩的人或事?你有哪些破解“邻避效应”的高招?不妨给我们留言,一起来探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