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科技,创享生活”为主题的2024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近日在上海落幕。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在家电及消费电子领域的广泛应用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各大品牌纷纷推出高端化、定制化、集成化的智慧生活解决方案,涵盖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等多个前沿领域。
从家电展会能判断行业发展的方向,也可以窥见家电消费的时尚潮流。人们看到,伴随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以及其与家电产品的深层次地融合,智能家电市场规模正迅速扩大。工业与信息化部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6年—2022年,我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从2608亿元增至65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6%。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7150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不过,对于当下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特别是家电产品智能化的趋势,有业内人士也表达了一些疑虑。一位洗衣机企业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像洗衣机这样的白色家电,本质是机械产品,能够智能化的技术和方向较少。装个摇控模块可实现远距离摇控洗衣机选择洗衣物模式等功能,确实方便,但把脏衣物放进洗衣机、把洗好的衣物拿出来晾晒,还得由人来做,拿放时顺手按一下洗衣机上的按键就行了,何必让它搞个“自选动作”呢。与洗衣机类似,不少强调机械功能的家电产品也面临智能化“多此一举”的问题。事实上,部分所谓智能化家电产品也只是在摇控开关、信息数据显示等细枝末节上做文章。所以,一些家电企业的心声,其实是这样——让机器像人一样聪明能干,臣妾真的是做不到啊!
做不到而强为之,就会出问题。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些家电产品,其智能化方案仅是加装一个显示屏,通过App、语音、触屏等简单操控,实现所谓“人机交互”。这种简单化的智能化往往并不能给用户所带来多少方便,反倒会制造一些麻烦。比如有厂家推出可以播放视频的超大屏冰箱,甚至连上Wi-Fi还可以上网。但使用这个屏幕却相当麻烦,它对厨房的布局、家具摆放的位置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边做饭边看视频,屏幕就要正对着做菜区;边吃饭边看视频,还得调整角度,而且这块屏幕又显小了;至于上网,有手机、平板、电脑,真会有人用冰箱?
有些智能化技术虽说也算是进步,但实现这些功能会增加成本,且给消费的人带来的便利并不多,也就是说其性价比不高,普通消费者不愿意买单。如此智能化,其实是伪智能。不具性价比的伪智能家电产品制造麻烦的能力却很强,其为难对象首选老年花钱的那群人。有网友调侃:自从有了智能电饭煲,父母便吃上了夹生饭;手机遥控的智能洗衣机,让父母重拾搓衣板。智能家电,正在让很多父辈的人回归更加原始的生活。
伪智能家电产品制造的更烦,是质量上的问题频出,安全风险隐患增多。产品智能化常常意味着结构复杂化,这会导致故障率增加,由此产生更多售后问题。近些年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一直居高不下,这与家电智能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的消费投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诉求客体趋向“智能化”。2023年,12315接收涉及各类智能化消费品(智能家电、智能穿戴等商品)诉求7412件,同比增长45.53%,主要反映商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方面的问题。另外,一些智能化家电产品在安全性上也做得不到位,埋下安全风险隐患。目前,许多智能家电通过手机App做相关操作,而下载App会要求用户授权读取通讯录等隐私信息,这就让用户面临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同时,有些家庭使用了具有路由器、多媒体控制中心等设备的智能家居系统,以整合并提高智能终端设备使用的便利性,但这些智能家居的安保系统一旦被不法分子攻破侵入,用户个人隐私信息安全就会受到巨大威胁。
一些企业把智能化当成炒作噱头,甚至为推高售价强堆功能,推出伪智能产品,此现状须产生了警惕。分析人士指出,导致智能家电市场鱼龙混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尚无有关智能产品的统一标准和管理规范。各生产企业均按照自己的理解定义智能产品,这使得各个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有很大差距。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智能家电、家居等标准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对公司而言,要想在智能化时代把握住机会,赢得市场先机,还得在研发上下功夫,做实真功能,少玩伪智能,让智能化产品名副其实,只有这样才可以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